澳优能力多,不抱不哄,让宝宝哭累了就睡觉」的方法对吗?

来源:澳优能力多
澳优能力多

年轻人埋怨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孩子哭闹就不应该去抱,长久以往容易养成孩子拿哭闹当“武器”的习惯!优优相信,这个说法家长们肯定不是第一次听说,有的家长甚至把它当作好习惯第一法则。


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我们不愁接触不到新鲜资讯,于我们而言,更大的考验是辨别真伪资讯。随便点开一个链接,就是一篇“知识点”满满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宝宝哭了,做家长的不抱不哄,让宝宝哭累了自行睡去,到底是对,还是错?

▲图为正在哭泣的宝宝

宝宝哭

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什么?

宝宝哭泣是一种情感呼唤。


对于婴儿来说,哭泣如果得不到回应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长期处于得不到回应的状态,宝宝可能将采取保护性措施——不再尝试哭泣。看起来是宝宝变乖了,但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一个情况。


婴儿多次的寻求帮助却没有回应,就会将环境判定为危险,采取回避的形态来保护自己。这对孩子心理生理发育都有不好的影响,会造成日后难以融入社会的情况,比如难以与人交流、对身边的事情无法准确的判断、突如其来的暴怒或悲伤、无法融入群体生活甚至被孤立,这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会影响到成年后。


从情感上来说,宝宝的哭泣对妈妈来说是一种折磨,拒绝安抚一个哭泣的婴儿是违拗人类天性的。从研究理论上来看,有更确定的证据来证明拥抱对婴儿的好处——袋鼠式护理。


在新生儿病房,为了保住早产儿的生命,医生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治疗,把早产儿放置在温箱里,么有肌肤的接触婴儿,只能平躺在床上,不会冷,也不会饿,但是也没有拥抱。


在这种缺乏拥抱的环境中,婴儿的哭泣并不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并没有对孩子进行拥抱安抚这个选项。因为要优先保证早产儿的生存,摆脱死亡风险,医生往往更关注婴儿的生理指标。可是,在摆脱了死亡风险之后,存活出院的早产儿相对足月儿存在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的落后。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1978年美国的Ray和Matinez博士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创建了袋鼠式护理。这是针对早产儿进行的特殊护理方式,具体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让婴儿趴在父亲或者母亲的身上,让孩子在拥抱中感受父母的肌肤,体温就可以了。

▲图为母亲抱着宝宝

拥抱对宝宝有多重要?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国家在新生儿病房推广使用袋鼠式护理,我国也陆续开展这项护理模式。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使用袋鼠式护理可以降低36%的早产儿死亡率、可以缩短新生儿住院天数、提早母乳喂养时间、减少婴儿哭泣、增加婴儿体格发育速度、对婴儿期运动发育有促进作用。这都是拥抱为宝宝带来的好处!


2018年发表于发育神经心理学(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袋鼠式护理的好处将延续至成年后。研究人员将300名早产儿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缺乏拥抱)和袋鼠式护理组,进行20年的随访观察,评估成年后的心理情况,并得出结论接受过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在成人期有更高的IQ和更好的持续注意力。


袋鼠式护理并没有使用昂贵的药物,也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对于早产儿来说就是多一个拥抱就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所以宝宝需要拥抱,而且要尽量回应宝宝的哭泣。

如何正确回应孩子的哭泣?


新生儿期需要满足的只有两点:一个吃饱,另一个是安全感。


如果有母乳喂养,那就是最好的,因为既可以满足宝宝吃饱,又可以获得安全感。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可能更需要多的皮肤接触来满足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安全感充足的环境下还是哭闹的话,就要排除一些让孩子不舒服的常见原因:比如衣物上的标签刺激背部、线头缠绕脚趾、太冷或者太热、环境太吵闹、有刺鼻的气味。可以尝试脱光宝宝的衣物或是更换环境。


家长不愿意抱哭闹中的孩子,最大担忧是:这一次抱了,会不会养成一直需要抱养的坏习惯?正相反,小婴儿时期拥抱越多,孩子的安全感越足,以后需要安抚的时间就越短。


可能是疾病的征兆的哭声:


1、孩子哭泣的时候无力,好像想哭又哭不出声音来,孩子没有活力,不动不吃;

2、孩子的哭声没有声调,尖声大叫,剧烈呕吐;

3、续剧烈哭一个小时以上,安抚也不停止。

如果遇到其中一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家长需明白,孩子的哭声是发出来寻求帮助的信号,而不是孩子对家长的责怪,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有压力而感到自责。家长的及时回应比什么都重要,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就在身边,宝宝不是孤单的!




亲爱的会员们,2019年度的积分清零集结号已经吹响啦~您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获得的会员积分将于2019年12月31日清零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袋鼠妈妈圈,和千万妈妈交流带娃那些事儿~

内容转载自澳优能力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