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所谓成功,不过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来源:探路者
探路者

游走在世界各地

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世界各地人的生活

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习了各种技能

探索着世界,让我不断的升级

去过的地方越多,越知道地球之大

本以为足够见多识广,但是提到南美

依然没什么概念

这一次的南美达喀尔四国穿越

将分为几个篇章

尽可能的将路上所见所闻讲出来

神秘秘鲁

南美的遥远直接体现在飞行距离上,一路转机,最后乘坐小型飞机落地库斯科古城,前后飞行了近30个小时。

库斯科是一个旅游城市,比较繁华。街头穿插各种卖冷饮的小贩。在整个南美洲的行程中,后面再遇到的现代化城市,就只有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了。

走在库斯科街头,从建筑风格,到人物的服饰打扮,我总隐约感到回到了西藏,也许同样是高原的原因,虽然相隔不同的大陆,但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接近的文化,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光体现在生物的进化上,在文化上的殊途同归随处可见。


去往马丘比丘需要乘坐小火车, 小火车是玻璃天光车顶,采光非常好,车上提供咖啡饮料,并且吃到了本地特产,百香果。

窗外就是印加古道,隐约又感觉回到藏区,和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沿岸感觉上又是有几分相似。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这里石头建筑大部分没有使用灰泥,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第二天在去往库斯科小机场的路上,可以体会到纯正的秘鲁风情,很明显,秘鲁绝对不属于发达国家,很乱,但是不算脏,建筑没什么规划。山顶高地必然有耶稣雕像。沿路几乎所有的墙面都有各种各样的涂鸦,在世界各地,热情的民族,不论是否发达,都可以看到丰富的涂鸦。

螺旋桨小型飞机乘坐过很多次了,这种小飞机肯定没有大客机平稳,但机动性也更加灵活,甚至可以肉眼观察到机身的简陋,导致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安全感。即便如此,当乘坐的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纳斯卡大地画距离机场100公里多一点,所以巡航高度很低,从空中俯瞰,海湾与沙漠相交,简单的几处设施,公路的路况非常好,感觉刚修建好不久。

纳斯卡线条是一种大型的西面线条画,这些线条描绘的大多是动植物。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南部的纳斯卡戈壁上,是存在了2000年的谜局。究竟是谁创造了它们并且为了什么而创造,至今仍无人能解,因此被列入全球十大谜团。

这小飞机,中间一条过道,两边单排座位,满员10几个人,当飞到地画上空,飞机开始侧飞盘旋,机长开始宣布,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地画了,通过机舱窗口,我适应了一下,在沙漠中去寻找线条,有点困难。在前几分钟,同行的队员还在各种赞叹。机长兴奋的告诉我们,右边的朋友看完了,现在该左边的人看啦,飞机突然转向侧飞,几秒内瞬间落差几十米,我回头看到最后一排,是联排的座位,我抖了机灵,解开安全带,坐到最后一排,这样飞机靠左侧飞后,盘旋向右,我稍微移动座位,就可以继续拍到右边。当盘旋几次后,我感觉我嗓子眼有点紧,头有点晕。顺手把座位上的纸袋拿在手里了,拿到的一瞬间,我喷了……


本以为经历过风雨的我,这次折了,其实所有人都在强忍,为了看到大地画,我们也是拼了。


一条公路,划开了沙漠中的纳斯卡大地画,1939年保罗博士乘坐飞机沿着纳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统飞行,偶尔的一次低头就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2天以后,我们开车经过这条公路,从地表,没有任何可疑痕迹。上世纪80年代,纳斯卡镇的学生们在赖歇的带领下,向人们演示了古人是如何制造一条纳斯卡线条的: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闪光的白沙,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于是,一条线就出现了。



马丘比丘,纳斯卡大地画,作为景点欣赏完,我们即将集结车队,进行沙漠训练,进入达喀尔赛道。真正的冒险刚刚开始。

秘鲁沙与海

清晨在山坡上,看到了阿雷基帕的全貌。

南美洲的沙漠相对平坦,没有撒哈拉的地貌变化丰富,也没有甘肃,内蒙的沙漠雄伟。这里的沙漠空旷单调的让人窒息。

当翻过沙漠刀锋,南太平洋出现在面前。这是第二次看到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洋的景色。上一次在撒哈拉达喀尔拉力赛,面对的是大西洋。也许达喀尔拉力赛的标志就是,一定要有一段赛道是一半沙漠一半海洋。

沙漠与海洋的对撞,难怪很多诗歌会以此为灵感。

离开海岸线,海拔直线上升,我们已经进入安第斯高原。这里是野生骆马的栖息地。在这里,骆马就相当于咱们高原的牦牛,黄羊。可以圈养,野生也常见。

进入安第斯高原后,地貌发生变化,整体视觉色彩对比更明显,路况很好,大卡车很多,也逐渐开始呼吸急促。

路上两名交警看到车队,很热情的护送了我们一段。小镇警察,没什么官威,非常随和,并且对中国人很好奇。我以往的经验是,警察,军人,都是不可以被拍照的。在哈萨克斯坦,约旦,朝鲜等地,我都因为偷拍军警惹过一些小麻烦。没想到这里的交警非常配合。

前半段线路,一直沿着秘鲁的海岸线,这里是淡水与海水的交汇处,由于盐分比重不同,可以看到明显的分界线,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在大部分淡水河流入海口,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现在通过航拍设备,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到。从这里,我们即将回到秘鲁内陆。

在路上,除了著名的景观景色需要拍摄,我更喜欢拍摄当地人生活。抓住当地人生活最自然的画面,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本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画面是在旅游景区不容易看到的,也是我认为旅行的价值所在。

这里是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第三大湖。


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之间的“的的喀喀湖”上,漂浮着这样一个由稻草和芦苇组成的可以移动的“小岛”,这个鲜为人知的美丽的世外桃源,被人称为是南美的第七大奇迹。

离开芦苇岛,我们也即将离开秘鲁,进入行程的第二个国家,玻利维亚。

天空之镜探路者

这里是秘鲁边境,由此即将通往玻利维亚。边境小镇繁华热闹,车水马龙,各色人等混杂,小商贩非常多。我走过不少边检站地区,有的人烟稀少,有的则伴有通商作用。这里明显就是具有一定贸易功能的边境小镇。

进入玻利维亚共和国首都拉巴斯,拉巴斯位于南美洲伊马普山和伊利马尼山之间的峡谷中,平均海拔36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维亚有两个首都,一个拉巴斯,另一个苏克雷。

拉巴斯是一座山城,缆车是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坐上缆车后,感觉和黎巴嫩的贝鲁特很像,贝鲁特也是山城,靠近大海,缆车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相比下,贝鲁特要繁华现代的多。

拉巴斯是多日来遇到的大城市。我们走在街道上,看到餐厅,咖啡店,中餐馆,商业区,明亮的路灯和街道,感觉回到了文明世界,非常的舒适亲切。平时总说厌烦了大城市的钢铁森林,但是作为现代城市人,离开一段时间,绝对会想念城市的繁华便利。

下一站的目的地,是本次行程的重点。宇阳是这次纪录片的导演(中),小田(左),小光(右)平时话不多,这时候也明显更有精神。我们拍摄团队作为头车,路上同时肩负探路工作。宇阳也是一位资深的户外越野专家,拍摄了大量优秀的纪录片,曾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他们是这片天空之镜的探路者。

乌尤尼盐沼一望无际,我们以每小时150公里的速度行驶近一个小时,依然只能看到地平线。这里片盐沼的面积远超我的想象。

夕阳映衬下,盐沼反射出紫色的光线。一些著名的景色,在到达之前,都会看到经典的景观图片,但是我总有机会发现非常规下的景色,留下不一样的风景。

乌尤尼盐沼(Salar de Uyuni)。每年夏季(雨季12月至次年1月),它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而每年冬季(旱季7月至10月),湖水则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质硬壳,中部达6米厚。人们可以驾车驶过湖面。尤其是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镜”。由于面积空旷,极其光滑(覆盖着浅水),同时又极平整(海拔差异极小),地表反射率极高,使阿塔卡玛成为一个理想的测试和校准地球遥感卫星之地。

这是我在盐沼表面发现的一处渗水坑,面积也就相当于手掌大小,应该是由之前的雨水沉积而成。同时能看出来盐沼表面的颗粒很大,硬度适中,汽车轮胎行驶不受影响,但是如果要趴在地面还是很疼的。

在乌尤尼盐沼中间地带,矗立着一个雕塑,作为达喀尔拉力赛的地标。雕塑跟简单,达喀尔的logo,下面写着达喀尔,玻利维亚。这处地标孤独的立在天空之境,虽然不大,但是站到跟前感觉有压迫感,让人感觉很神圣,所有玩越野的人来到这里感受一定会更加明显。

拍摄团队肩负探路的工作,我们的拍摄车发现了一个岛。从航拍上能看出来,虽然不是水面,但是平整的盐沼上这块陆地,概念上就是一个岛。

登陆这个岛,我才发现,岛上长满2-3米高的仙人掌,以前对仙人掌的感念只停留在盆栽。大型的也仅在动画或电影里,真站在这么大面积的巨型仙人掌面前,完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植物。这些仙人掌的刺非常之坚硬,如果在这里摔个跟头扑在仙人掌上,绝对是非常惨烈。

乌尤尼盐沼的夕阳,震撼又浪漫,从没身处如此空旷的地表。夕阳的阳光照在云层,层次分明,我们走过的仅仅是达喀尔拉力赛的赛段部分,如果入到盐沼内部,一定会有更多奇迹。

在玻利维亚国家保护区,这里有成群的火烈鸟。不是我的设备有多好,只是这大鸟一点不怕人,我们可以走很近去观察它们。

成片的火烈鸟在湖面翱翔,湖水清澈,水中倒映着鸟群,我反倒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天空之镜。

在这里我们观察了很久,也是多日穿越来难得的轻松时刻。走在湿地边缘,火烈鸟在身边盘旋,如果可以停留,这里是一处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安第斯高原的星轨。


高原,营地,车队,银河,构成了我们的回忆。这一夜已成永恒,这是我们标志性的一晚,以此纪念我们这一路的时光。

一路走来,有目标,能坚持,风风雨雨。靠的是专业的装备,在境外,作为中国人是自豪的,这不是我主旋律的感慨,而且切身的感受。这次全队选择了我们的探路者户外服装装备。对于户外探险,服装除了面料材质的功能性,探路者的设计真的是越来越好看了。在以后更多的探险中,我会继续自豪的穿着我们自己的户外品牌,做一名世界的探路者。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在即将离开玻利维亚的时候,我们途径达喀尔拉力赛又一处地标,位于国家保护区的一个孤立岩层,“石树”。岩石结构被风沙侵蚀后形成了独特的树状结构,美国新闻媒体列举了全球十大最怪诞的岩石,其中包括:玻利维亚的石树。这片地区的岩石区大部分都被风化成各种形状,看上去非常怪异,开车走在这片地区,感觉像是在火星探险。

进入智利后,在100公里的路段内,海拔直降2000米,照片中的道路落差并不明显。但是依然可以看出,面前并不是水平的地平线,而是一片平原在面前。我手持GPS,眼看着海拔数字在持续变化,呼吸也越来越轻松。

由于进入阿根廷后,海拔降低,各种地貌开始丰富,第一天看到的还是湿地荒漠,后面几天则变化巨大。

途径了很多小镇,这些小镇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有一个中央广场,导致我有时候以为又回到原地。这些小镇生活惬意,非常安静和平,如果日常旅行,这些小镇是非常适合停留的地方,甚至生活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阿根廷的乡镇,小地方,但是可以看到真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这也是开车穿越的优势,能够走到更多的小地方去。这也是旅游和旅行探险的最大区别。


阿根廷Quebrada de las Flechas箭头峡谷。我到过很多地方沙漠,戈壁,雅丹,丹霞,包括两极,但是从未见过如此特殊的地貌环境,这里的岩石像刀锋一样,以相同的角度斜插入地面。


按以往经验,如果是地壳变化,岩层的断层都是水平风向,包括风化影响在内,也应该是水平方向不规则风化。这里的岩石走向,像是被硬生生插在地表,我们匆匆赶路,没有机会深入观察研究。这也是探险穿越的局限性,在这里我想说,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回来深入了解。

随着深入阿根廷,越来越舒适温馨,小镇街头一家人的露天演出,轻松惬意。随着终点的临近,车队长时间的在一起生活,越来越像一家人,当适应了在路上的生活,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随时随地的融入每一处生活氛围,在这里,我们似乎有了一点到家的感觉,终点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这片仙人掌面积极大,在这里,仙人掌就像普通的树木植物一样普遍,但是在我这个游客眼里却非常震撼。其实旅行就是去别人的家乡去看一看别人习以为常的景色。

这一片沙漠并不大,沙质粗糙,呈灰白色,属于岩漠,也叫石质荒漠。日照强烈,穿插在中间也可见干涸的河道。


我们抵达了终点,在这篇文章里,抵达终点的感人文字不想多写,香槟,雪茄,美食,酒后的回忆,甚至流泪。想必也都能想象到各种煽情的文字描述。作为拍摄团队,我们多日来的紧张拍摄终于告一段落,心中的重担放下,完成穿越的成就感自不必说,更多包含着拍摄大量素材的喜悦。这种时候我反而更加冷静,因为我个人的行程并没有结束,反而刚刚开始。

我常说,每次行程结束后,是我最自由的时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当红灯亮起,一位少年走到路中间,在等候红的的车辆前表演足球杂耍。阿根廷,我对这里的认识不多,这位小伙子让我确定,我没来错地方。

最后一天,我游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了著名的游客打卡点,“女人桥“。这里也是海洋性气候,一会阳光强烈,一会又暴雨。

布尼诺斯艾利斯,繁华的现代都市,城市干净漂亮,美术馆,街头艺术,雕塑,商业区,应有尽有,非常繁华。在这种放松的时候,也是我徒步体验的时间,在最后一整天,我在市中心尽可能的行走,地铁也会去走一遭,尽可能的像一个普通市民一样去认识这座城市。

穿越过后,我一时无从总结。很多故事我想沉寂一段时间,变成回忆后,再去思考慢慢品味。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我想我们需要慢一点。

-end-


内容转载自探路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