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致敬摄影人 | 定格战疫瞬间,记录感动常在
佳能
柯皓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拿着属于自己的“武器”跑遍武汉三镇,定格了一线医务工作者、新冠肺炎病人和身处疫区的普通人在面对疫情时努力奋战的决心和信心。 ![]()
与身经百战的相机一起深入“红区”
从1月22日开始,每一天我都是在满负荷地进行拍摄工作。为了采访拍摄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我近20次进入隔离病房、ICU,以及方舱医院。虽然家在武汉,但是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风险,1月23日离家之后,我便3个月没有回家。由于住的酒店先后被征用作隔离点,我在抗“疫”期间一连换了4处住所。
![]()
柯皓工作照
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前,我没有进“红区”的经验,担心消毒时一般的相机被消毒液泡坏,特意从单位的器材库领出一台“身经百战”的佳能EOS 5D Mark III机身,走上了“战场”。1月24日,大年除夕,我拿着这台相机和EF 24-70mm f/2.8L II USM 镜头,相机热靴座上固定了一台运动相机,用防护服的包装袋将它们包裹起来,再用橡皮筋扎紧袋口,走进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隔离病房。
![]()
Canon EOS-1D X Mark II, f/3.2, 1/200秒, ISO 3200
相机成了被“酒精”考验的战士
每次进隔离病房都需要和医护人员一样,经过十几道严格的程序武装好自己。对于拍摄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隔着护目镜和面罩,无法从光学取景器里取景,只能利用实时预览功能通过LCD液晶屏进行取景。经历了第一次隔离病房的拍摄后,我发现拍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咨询了相关专家后便对手中的装备进行了调整,去掉了相机外的包裹物。我了解到,包裹着的相机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隐患和风险,很多褶皱、缝隙“消杀”不到,而专业级相机机身的密封性能其实经得起酒精喷洒的考验。之后每进出一次隔离病房,我的相机和镜头至少要被酒精和消毒液喷杀3次,直到今天,我所使用的器材除了防滑橡胶褶皱里留下了医用手套滑石粉的白痕,其他功能性能都正常如初。
![]()
Canon EOS-1D X Mark II, f/4, 1/500秒, ISO 2500 在3个月的抗“疫”一线拍摄中,我遇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和瞬间。
1月28日,我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采访拍摄,从隔离区出来后,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就泣不成声。他的好朋友、东西湖区人民医院ICU主任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病情转重,已经病危。胡明说他的这些兄弟们为了抢救病人付出了太多,他们中有很多人自己的亲人也被感染了,在医院抢救,但是自己还是坚守在岗位上。说到这里胡明再次哽咽泪崩。
这一刻我的眼眶也热了,我拍下了整个过程,然后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名为《哭泣的医生》的短视频,这条20秒的短视频被网友播放了1.46亿次,网友们被这个瞬间深深打动,纷纷为医护人员点赞、鼓劲。
![]()
《哭泣的医生》 4K视频截帧
对于这个难得瞬间的抓取,是拍摄视频还是照片?经过了一番脑海中的博弈,我最终选择了用相机自带的4K录制功能直接进行视频拍摄。最终,经过4K视频的截帧,同样获得了高清的照片。这种操作方式,我在后来的很多拍摄中也用到了,手中相机所提供的专业及便利性,帮我解决了“鱼与熊掌”的问题。
![]()
Canon EOS-1D X Mark II, f/2.8, 1/200秒, ISO 2000
遍布武汉三镇的方舱医院收治了轻症新冠肺炎患者,这里也是抗“疫”的主战场,其间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2月5日,我和首批医生一同进入江汉方舱医院,我在拍摄中看到了病床上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家还在忙着收拾行李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床上拿出一本书在安静地阅读,一旁经过的护士看到后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我急忙拍下这个瞬间,后来网友们给他取名“清流哥”“读书哥”。
![]()
柯皓在方舱医院里采访
之后在方舱医院里,我还碰到了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人和事,静心读书的“清流哥”;身体病了,仍要继续学习的“考研哥”……这些在疫情下的普通人,向大家传递出的都是信心和希望。
![]()
Canon EOS-1D X Mark II, f/2.8, 1/100秒, ISO 5000
每天晚上处理完当天拍摄的照片,睡觉的时间基本上是凌晨一两点钟了。还有很多个晚上都是通宵进行拍摄,比如采访拍摄封城前期紧急救援物资抵达机场、通宵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志愿者、深夜里为病人守护的方舱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等。在现场,在最近的地方,我努力用镜头告诉人们更多的真实的信息,消灭谣言和恐慌,传递疫情中震撼的、感动的、美好的瞬间。
![]()
Canon EOS-1D X Mark II, f/4.5, 1/200秒, ISO 3200
在这次抗“疫”一线的拍摄中,我跑遍武汉三镇,从机场到医院,从方舱医院再到社区,从农场再到工厂。在车上拍摄、发稿、穿戴防护装备、吃饭、睡觉,我的车成为了疫情之下我最忠实的伙伴,车里的摄影器材成为了我最可靠的“武器”。
对于疫情的报道,除了忠于新闻事实客观记录之外,我们更应该去弘扬社会正能量,用我们的镜头去鼓舞大家,勇敢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即使形势严峻,生活还要继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大英雄。
![]()
身处疫区66天的他,联合数十位摄影师为4.2万名医护工作者“造像”,这看似悬殊的数字差,却见证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次壮举。刘宇作为一名摄影师,面对疫情义无反顾走向前线,以摄影人的方式见证了数万名医护工作者英雄事迹。
260多张照片,6万余字的一线抗“疫”手记诠释了一个摄影人的担当与责任,下面让我们跟随刘宇,一起更深入了解武汉这一座英雄城市。 ![]()
从得到赴武汉的消息,再到踏上开往武汉的列车,只有一天的时间。我不知道会在那里待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临走的时候,我只带了一个小小的旅行箱和一个双肩背包,里面装的大部分是摄影器材:3支佳能镜头,还有佳能公司支持的一部EOS 5D Mark IV机身以及一套微单相机。
抵达武汉当晚,放下行李后,我们一行人就赶去参加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宣传组召集的会议。会议结束后,此行的任务便明确下来——迅速组织摄影人为全国支援湖北的数万名医疗队队员每人留下一幅最美“逆行者”形象,为白衣天使“造像”。
![]()
刘宇工作照
最开始的几天,拍摄工作都是在医院趁医护人员交接班时进行的。为了提高拍摄效率,之后我们便转移到了医疗队的驻地进行拍摄,驻地里人员比较集中,拍摄条件相对也好一些。李舸和我都带了小型LED灯,但功率不大,因为出发的比较匆忙,所以也没带能够支撑LED灯的支架。还好在这时我们得到了佳能的器材帮助,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为我们准备好了4支拍摄用的闪光灯以及两支镜头,并委托第二天从北京增援武汉的影像中国网主编曹旭带给我们,加上出发时所带的摄影器材,随时随地就可以布置并搭建起一个相对专业的人像摄影棚,而不再受环境和光线的限制,能够全天候地把心思全用在拍摄照片上了。
![]()
Canon EOS 5D Mark IV, f/8, 1/125秒, ISO 200 自2月20日至4月25日,由各方力量组成的中国摄协抗击疫情摄影队的几十名队员,为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全部4.2万余名医务工作者拍摄了肖像,这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摄影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在几十位摄影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当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以摄影的名义,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
Canon EOS 5D Mark IV, f/22, 1/3秒, ISO 1600
同时,我尽可能挤出时间记录封城下的武汉人和滞留的外地人的生活。如果我不记录武汉人在这段时间里的艰难,怎么能显示出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呢?在我们感恩仁心大爱的医护人员时,永远也不应该忘记武汉人民付出的代价和作出的贡献。
![]()
Canon EOS 5D Mark IV, f/3.5, 1/250秒, ISO 200
26篇手记,260多张照片,6万余文字,这是我在武汉的66天里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刘宇别有所图”的全部内容,我在每一篇图文的后面都附上了一句话:“如果不记下来,我怕将来会忘记”。当我真正走进武汉,接触了那些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普通市民,见到了太多大爱、大恨、大喜、大悲……如果不记下来,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
Canon EOS 5D Mark III, f/11, 1/250秒, ISO 400
![]()
Canon EOS 5D Mark III, f/10, 1/125秒, ISO 800
一个摄影师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手中的照相机不是冷冰冰的金属,它带着拍摄者的体温——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照片和文字就是什么样的。当我们试着用良善的心去打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好看一些。我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主题,当我回过头来看,其实讲的就是一件事——大难之下的大爱。那些普通人身上闪烁出人性的光辉,无时无刻不带给我感动,即便涉及到阴暗和冷酷的一面,也更反衬出他们的可贵。
![]()
Canon EOS 5D Mark IV, f/11, 1/250秒, ISO 400
![]()
Canon EOS 5D Mark III, f/8, 1/250秒, ISO 100
![]()
Canon EOS 5D Mark III, f/5.6, 1/200秒, ISO 200
我知道,照片只是时间的碎片,但当把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现在或者以后,人们就有可能相对全面地看到武汉在这个特殊时期发生了什么,我能做的也只是提供了其中一块碎片。我从来没打算给什么人或者事件定性,因为这是摄影师无力完成的。但我能保证的是,我所呈现的都是真实的。
战疫还未结束,摄影人的脚步仍在前行 下周,佳能将会带来更多 疫情期间的影像故事 让我们一起致敬摄影人,定格感动常在! ![]()
![]()
![]()
![]()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
迫使我们看尽了人间生离
但也同样收获了无疆大爱
一幅幅照片、视频的背后
是真实的故事,也是摄影人的眼睛
他们亲赴战疫一线
定格每个瞬间,记录感动常在——
今天,就由他们带领我们
一起回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也重新品味影像的意义所在……
湖北日报柯皓
用镜头告诉人们更多的真实信息
柯皓,湖北日报摄影记者,200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媒体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参与过玉树地震、2012伦敦奥运会、党的十九大、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及多次全国两会等重大报道。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评选“金镜头”和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奖项。
专业可靠 感动瞬间动静兼得
疫情之下 每个人都是英雄
武汉抗“疫”记者刘宇
如果不记下来,我怕将来会忘记
刘宇,198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任职。曾为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和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先后任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采访室副主任、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理事长。2020年2月20日,随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小分队出征武汉。
背上相机 为抗疫一线“逆行者“造像
力求呈现真实的武汉
往期回顾
内容转载自佳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