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绿皮书》告诉我:一起听歌的男孩子都会成为好基友。

来源:漫步者
漫步者


前几天刚刚落幕的第91届奥斯卡,电影《绿皮书》几乎毫无悬念地打包了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三个大奖。本片也成为史上官方引进手速最快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今日国内院线正式登陆。


电影讲述了黑人钢琴师谢利为前往种族歧视最严重的美国南部巡演,雇用了一个混迹酒吧的白人司机托尼一路开车南下,阶级层次完全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却又在彼此最需要时共渡难关,最后成为挚友的故事。


乍一看貌似很正常,但结合当时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背景,是什么能够打破种族、阶级、国家的界限,让二人成为挚友?就得从每一场音乐巡演开始讲起。



音乐是开始


托尼第一次对谢利产生认可,是从听到他的第一场音乐三重奏开始的。


托尼虽是白人,却一直过着十分黑人的生活,不仅爱吃黑人的食物,对黑人音乐更是如数家珍。区别于以往他熟知的在街头或舞厅里流传的黑人舞曲,谢利融合了古典与流行的音乐只在白人聚集的高级场馆中响起。


在白人不允许黑人演奏古典音乐的艰难境况下,由此可见谢利的音乐天赋,在托尼写给妻子的第一封信里,他称谢利为天才。


音乐是盔甲


在一场接着一场的巡演中,托尼发现谢利并不开心,而且非常孤独。能在舞台上与白人音乐家一起演出三重奏,收获满堂彩,下了舞台却只能一个人喝酒一个人住在绿皮书上收录的旅馆,独自租车雇司机巡演,可见他从未真正融入白人的圈子。


而在精神上,受过高等教育的谢利与其他黑人又是那么格格不入,他夹杂在黑白之间迷茫孤独,所以他宁愿舍弃三倍的报酬来到南方,不仅仅是想证明黑人也能演奏古典音乐,更因为音乐是他唯一的朋友,也是他与世界对抗的武器,音乐在这里,是盔甲。


音乐是尊严


“用音乐来改变世人的眼光,甚至改变命运”

这个想法真的行得通吗?

“可以。”


因为事实如此,巡演三重奏里来自苏联的音乐家和美国白人音乐家,证明了对音乐共同的热爱和追求足以打破种族、阶级、国家的桎梏,使彼此抛弃偏见和隔阂走到了一起。音乐让谢利赢得了掌声和认可,这一点并不因为他的肤色而泯灭。


音乐是谢利作为黑人与他人对话、为黑人发声的介质,在这里,音乐便是尊严,能治愈一切。



音乐是自我


真正让两人成为挚友的契机,是在最后一场巡演结束之际。因为被歧视黑人的白人赶出了餐厅,他俩只好来到了一个专为黑人开放的酒吧,在这里,谢利迈出了孤独的那一步:在一架老旧的、架子上还放着威士忌的钢琴上结束了他的南下巡演之旅。



这是他成名后第一次为黑人同胞演奏,也是第一次演奏属于“属于黑人的音乐”,在十指快速掠过每一个黑白键的瞬间,谢利在音乐中寻找到了来时的道路,预见了余生的归途,音乐在这里,是自我,无所畏惧。

音乐是良药


影片中有一个特别触动人心的情节,托尼出手袭警使得两人被关了号子,谢利分明啥也没做,却因为肤色被连坐。


但即使身陷囫囵有可能错过演出,谢利也拒绝用暴力解决问题。不因为自己是黑人便消极抵抗,而是一直优雅体面地对歧视说不,争取身而为人的权利。而说不的底气,是从小学习的高等教育,是给予他认知和自尊的音乐赋予的。



影片最后响起的圣诞歌曲,驱散了谢利的孤独,也温暖了屏幕前我们的心。音乐打破了偏见、种族、肤色等原本以为牢不可破的一切,而就像托尼所说,这世上到处都是害怕主动迈出第一步的孤独的人,音乐让谢利迈出了第一步,继而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养分,音乐让托尼抛弃了种族观念,收获了一位一生的挚友....



音乐不是入口的方子,却是入心的良药。不管是影片中百味杂陈的触动,还是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思绪,每个人总有那么一刻,从音乐中汲取过力量,虽然无法与世界和解,却足以让我们昂首向前,成为比上一刻更坚定的自己。


而漫步者,希望能与你共同经历更多。

内容转载自漫步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