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乃纳童鞋,系列一 | 斯乃纳创始人讲述那些年品牌创立背后的故事!

来源:斯乃纳童鞋
斯乃纳童鞋

当下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双十一,今年刚好是双十一走过的第10年,这十年销售额从2009年的5000万到2017年的1682亿,这十年网购、电商、新零售等等词汇不断涌现,这些词汇也是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印记。


我们不禁想起斯乃纳已走过了28个春秋。从当初的临园童鞋厂到如今遍布全国600余家专柜的童鞋品牌,斯乃纳更是见证了中国八九十年代至今的发展复兴之路。


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展系列专题,从斯乃纳创始人张建斌先生的视角,讲述斯乃纳创立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那个年代那些奋发向上的人的精神。


主人公:张建斌(斯乃纳总经理)

撰文:周珂银

编辑:纳纳



01

与童鞋的不解之缘

我生长在上海的浦东川沙,10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全靠母亲在乡办企业工作的微薄收入生活。

1982年我高中毕业后,一心想着如何自食其力,为母亲减轻生活负担。


彼时,正遇上改革开发的大浪潮,镇上不少人开始做起了小生意,我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天朋友与我聊起,他一个亲戚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做童鞋,每天在菜市场上摆地摊,生意倒算不错。

怀着好奇,我去菜市场作了一番“考察”。5元一双、8元一双的童鞋在阿婆阿姨们的讨价还价声中很快成交。

“这么好看的小童鞋为什么不到百货公司去卖,既有档次也能卖个好价钱。”

“你这是异想天开,我一个开小作坊的,一没关系,二没门路,凭什么进百货公司?”


“要不我试试?”




02


路漫漫其修远兮

计划经济时代,进商场谈何容易?


那个时候大商场还是国营企业的天下,我拿着农村“小作坊”的童鞋前来谈合作,在别人看来简直异想天开。


我跟自己说,要进就要进最好的商场!


当时在上海买儿童用品最有名气的商场当属南京西路上的向阳儿童用品商店和淮海路上的六一儿童用品商店


我带着几双童鞋样品,第一次走进了六一儿童商店,一位业务员接待了我。


我向他说明来意,他扫了一眼我带来的童鞋连说好看,但在看到企业注册证上的抬头时却又径直说:

“现在我们商场一些国企的产品还在排队进驻,像你们这样的小私企你说有可能吗?”

“出来一趟不容易,能不能让我见一下你们的经理?”

“经理出去办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我便站在门外等,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经理。经理却以商场现在没有位置为由,让我留下联系方式后便走了。


我明白这样客气的“搪塞”等同于拒绝。


不出所料朋友在向阳商店也遭受了同样的礼待。我反而没有丝毫泄气,隔三差五地就跑去六一儿童商店。

那时候从川沙到南京路每趟要三个多小时,千里迢迢地跑来,就是希望能与负责人讲上几句,但一连几次都被“晾”在一边。


却也并非一无所获。

我渐渐发现,尽管国企产品在商场仍是主打,但在不起眼的角落处,已经有私营企业的童鞋跻身其中。


沮丧低落的心顿时又充满斗志。




03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次在去商场的途中突然遭遇一场暴雨,我躲避不及,淋得狼狈不堪。


刚好一位童鞋部的主管路过,问我来了怎么不进去?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你看我全身上下湿漉漉的,怎么好意思来见你们呀”

那位主管看了看我,似乎动了恻隐之心:“今天你先回去吧,后天下午你带上产品来我们办公室详细谈谈。”

我激动地无以复加,感谢上天送了我一场“幸运之雨”。

来商场洽谈那天,他们终是被我的产品和我的执着打动,同意让产品进商场试试。

尽管是商场里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但由于款式童趣,价格也相对便宜,销售意外不错。


有了第一家商场的加持,再去谈“向阳儿童商场”以及其他的商场,显然要容易得多。


就这样,同乡的童鞋相继在上海几家百货商场亮相。




04


山重水复又无路

当我兀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上天却又给了我当头一棒!

市场的不断开拓,势必带来产量和需求不断增长,我们的小作坊模式显然跟不上步伐,于是产品质量问题日渐显现。

为了赶速度,做工变得粗糙,热处理后的鞋子来不及过冷却定型的流程就匆忙上柜。


这样缩短工期的后果便是,刚上架时簇新饱满的童鞋第二天就耸拉下来,卖相全无。

紧接着鞋头开裂、鞋沿脱胶、搭袢脱落等质量问题接踵而至。


消费者的退货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到了商场的信誉,商场负责人更是严辞限定我们一周内整改,否则他们只能下逐客令,请我撤柜。




05


道不同不相为谋

带着愤懑的情绪,我找到同乡:走到今天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怎么能因为质量问题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同乡却不以为然: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鞋一直就是这样的,你要求那么高,那是要投入设备和人力的,鞋的成本上去了,还不一定能赚钱……”

在关于鞋的质量问题上我与同乡产生了严重分歧。


最后同乡只扔给我一句话:“你想怎么做有本事自己去做,你以为做鞋是那么容易的吗?

听到这句话我一时噎住了。那是1989年的一个深秋,风吹在身上,却凉进了骨髓!

理智回归后,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摆在我面前是两条路:


要么妥协忍耐与同乡继续合作下去!


要么自立门户自己开厂做鞋!

那句话深深刺痛了我,但更激发了我的好胜心!


也是在这一天,我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决定:自己开鞋厂,做优质的产品,做最好的童鞋。



敬请期待系列二

内容转载自斯乃纳童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