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旧时新知丨寒露,沉淀以度冷清秋

来源:方太
方太

本文约2000阅读全文约需4分钟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方太水槽洗碗机,是送给996老人的时间机器。

寒露节气序属暮秋,太阳达黄经195°。天气至此由凉入寒,秋雨冷冽,大雾滞而不散,露水凝寒将结,天地的能量静明内守,收敛不发,人事也当含而不露,暗蓄生机。

1

节气风俗


凝滞的天地如同年代久远的古轴,沉闷暗淡,人们于此间生息忙碌,如黑白融入色彩,静默增添音声,凝结的时空开始活络,节气风俗使晦暗的寒露画轴变得活色生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恰逢秋菊花期,自古便有饮菊花酒之俗,《西京杂记》载“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酒味清冽,更能明目延年。古代雅士间更是流行以鲜花入食,《神农本草经》谓鲜花“服之轻身耐老”,秋日采菊作馔,或沏茶煎汤,或煮米烹糕,以寄托追求长生的美好期愿,展现不染烟火的淡泊意趣。


垂钓也是寒露一大习俗,秋凝气冷,塘水深处难见日光而温度低寒,鱼虾常往河岸等浅水处游走,此时垂钓必能满载而归,称“秋钓边”。垂钓之余,人们登高、赏叶,享食花糕、螃蟹,丝毫不为冷肃光景所慑,展现绵延不息的鲜妍生机。


2

饮食调养


蟹满鱼肥,菊黄酒香,烟火之下,是因时制宜、择食调养的古朴智慧。寒露后已进入暮秋时节,天气寒肃,万物凋敝,凉燥伤人,正需滋阴润燥、养津蓄能,食宜甘、淡、温、润,可稍多食芝麻、糯米、莲子、豆浆、蜂蜜等柔润食物。辛辣之味、煎炸食物、烈酒等容易化燥伤阴,扰动静守于内的暮秋能量状态,不可多食。此外,西红柿、胡萝卜、银耳、莲藕等蔬菜,以及雪梨、柿子、荸荠等水果皆可滋阴润燥。


在此,我们推荐三道适合寒露节气的食谱:


丨松仁粥丨


【原料】松仁2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松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后再改小火煮成粥。
【功用】常喝此粥可预防秋季的肺燥咳嗽、肠燥便秘。


丨莲藕山药汤丨



【原料】莲藕,山药,胡萝卜,枸杞(视个人情况定量),姜、精盐适量。
【做法】莲藕、山药、胡萝卜去皮切块,姜切成丝。炒锅烧热,倒一点点油,放姜丝爆香,下胡萝卜略炒,加开水,移入砂锅中,煮开后放入莲藕、山药、枸杞,小火煮20分钟即可,出锅前加点盐,味道鲜美。
【功用】养阴润燥,健脾和胃。
【注意】莲藕性寒,加姜可以中和,汤味浓郁,甜中带辣,既美味又滋补。


丨桑菊茶丨


【原料】桑叶10克,菊花6克,杏仁3克。
【做法】桑叶、菊花、杏仁洗净,放入杯中,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左右,晾温后饮用。每日1剂。
【功用】清肺热,润肺燥,宣肺止咳,适用于风热、燥热导致的咳嗽、咳喘。

3

起居小则


霜寒露重,昼短夜长,万物收敛沉淀,人体也宜养精蓄锐,以待厚积薄发。调整作息,早睡以敛阴,为身体储备更多的能量,早起以舒展阳气,维持在寒冷时节的机能活跃度。注意保养津液,运动切忌大汗淋漓,微劳微汗即可。沐浴不可过于频繁,以保护油脂,维持肌腠固密,营卫和调。


寒露养生动作:


丨“晒背”养阳丨



深秋天寒,易受寒感冒。督脉“统摄一身之阳气”,循行于背部正中,晒背可以养护督脉,提高身体机能。选择阳光房或无风的场地,双手握拳,将拇指包裹在内,背向太阳,暴露背部静坐,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晒至背部微微发热即可。尤其适合老人及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丨腹部按摩丨



秋燥会阻碍大肠功能,导致大便干结难解。临睡或起床前可将两手掌心搓热,顺时针围绕整个腹部揉36圈,力度以均匀适中为宜。顺时针为肠道蠕动方向,经常按摩有助于肠道畅通。


除却身体,精神世界也需蓄积更多的“正能量”,以对抗“秋悲”,多阅读经典,调整情绪,回归本我,维持平和的心境。



寒露节气在十二消息卦中,对应观卦,《周易参同契》载“观其权量,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复荣。荠麦芽蘖,因冒以生。” 可见寒露是自观自省、斟酌权衡的时节,天寒气收,阴重阳消,不宜锋芒毕露,而是应当如同荠麦萌芽,含而不露,于暗中蓄积生发的力量,静待冬至一阳来复。经过一番沉淀,定能于来年春天焕发生机,老枯复荣。






内容转载自方太,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