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来,转载 | 曾宪梓曾智明2000万捐助梅州教育发展

来源:金利来
金利来

设曾智明奖教奖学基金

激励家乡师生更加努力


为庆祝梅县宪梓中学成立25周年暨宪梓大礼堂、智明体育馆落成,日前梅州市梅县区宪梓中学宪梓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式。原全国人大常委、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创办人曾宪梓,在一众嘉宾陪同与全校师生的欢迎下,回到自己捐资近2600万元建成的宪梓中学,亲切问候家乡师生。仪式上,曾宪梓及儿子曾智明再次捐赠2000万港元,设立曾智明奖教奖学基金,继续支持梅州的教育发展。



当日,广东省政府原省长黄华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强华,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陈滋英,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长张爱军,中联办协调部部长沈沖,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客属总会荣誉主席梁亮胜,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梅州总商会会长曾智明,香港客属总会主席吴惠权,神舟七号特级航天员刘伯明少将、奥运金牌健儿杨伊琳、王鑫、杨维、谢思埸等莅临主礼。是日下午,航天员,奥运金牌健儿与师生亲切交流,并与领导、嘉宾参观受曾宪梓捐助的学校和体育场等。






子承父业 延续慈善事业


曾宪梓多年来积极支持国家教育、体育和载人航天等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至今已逾12亿元,当中单是在支持家乡梅州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已达两亿多元。梅县宪梓中学创办于1969年,原名为梅县扶大中学,1990年起由曾宪梓先后捐资近2600万元重新兴建,并于1993年春更名为梅县宪梓中学。仪式当日,曾宪梓忆述,25年前他来到扶大中学的场景,“当时这里破烂不堪,梅州市委市政府让我办学校。我答应了,便建立了梅县宪梓中学。”




学校经过25年的发展,如今教学设施先进,教室、宿舍、饭堂、礼堂和运动场一应俱全,目前规模更不断壮大,现有学子已逾5000人。曾宪梓说,一个初级中学这么多人,因为还有很多福建、江西的学子慕名而来。如今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很令人欣慰。曾宪梓表示,这些年很多荣誉加身,他很受鼓舞,同时也不忘初心,要把慈善事业继续下去。是日庆典设立曾智明奖教奖学教育基金,旨在奖励梅州的学子,也是他的理想。曾宪梓强调,他目前虽然身体不好,近几个月一直在梅州养病。但他不会因此停止支持航天、体育、教育基金,会一直做下去,全力支持家乡,回报国家。



子承父业,曾智明致辞表示,“赚了钱要为国家、家乡做贡献”,曾智明说父亲时常教育叮嘱他,要不断为推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此番,曾智明奖教奖学基金向家乡教育捐赠2000万港元,激励家乡师生更加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赤子情怀 协助国家发展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致辞时表示,曾宪梓是梅州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曾宪梓青年时期开始定居香港,但没有一刻不挂念家乡,改革开放40年来,为家乡修路建桥、造林植树、捐资办学、投资办厂,更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积极贡献大奖”,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你们客家人是很好的”这个评价。


韦钰院士表示,曾宪梓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他深刻意识到培养人才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意义。返乡之后便立即决定捐建一座三层教学大楼。“曾宪梓是改革开放后为祖国教育捐款最早、最坚决的香港同胞之一”,韦钰续说,曾宪梓还是最早回内地投资建厂的香港企业家,他带给家乡的不仅仅是资金,不仅仅是一个工厂,更多的是带来开放的理念,先进的企业营理经验,创造就业机会,为梅州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示范促进作用。


梁亮胜表示,曾宪梓有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是香港带头唱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人;他有奉献社会的天下情怀,设立航天、奥运、教育基金;他有提携后辈的关爱情怀,不断鼓励更多客家后辈为社会、国家多作贡献;他有顽强毅力的勇者情怀,勇敢和病魔搏斗,用有限的生命报答祖国;他有心胸坦荡的君子情怀,即使遭受误解,亦满怀热血。


作为优秀校友代表,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海旺,曾是广东省2004年的高考状元,也是宪梓中学的骄傲。回到久违的中学校园,他鼓励学弟学妹们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更期盼他们站在更高的起点,要常怀感恩之心。他表示,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都理所当然,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背后是许多人在默默付出的结果。


航天员奥运健儿分享经验知识


启用仪式当日下午,神舟七号特级航天员、刘伯明少将,奥运体操金牌健儿杨伊琳,奥运跳水金牌健儿王鑫,奥运羽毛球金牌健儿杨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金牌健儿谢思埸于梅县区宪梓中学进行互动交流报告会,与1700名学生分享航天体育知识,激励学子为理想奋发向上。对话环节,在场学生踊跃提问,当中学生们对于航天员和奥运冠军们的“最难忘的记忆”最为好奇,场面热烈温馨,会后学生还与各嘉宾交谈留影。




刘伯明寄语学生应为国家作贡献


刘伯明成为当日学生们争相提问的偶像,他耐心和师生们分享自己在太空的难忘记忆。刘伯明表示,在太空航天员面对最大困难是失重漂浮时,航天员会因没有参照物而产生错觉 , 找不到方向,感受与晕眩、倒立相似,需要休息一会才能适应环境,提及执行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他说,在准备出舱时,飞船因2千帕馀压无法排出,舱门无法打开在多次尝试后,他用辅助工具才将舱门撬开。舱门打开后,轨道舱报出火警信号,航天员翟志刚为了能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毅然出舱。有惊无险地完成任务。他最后提醒学生,在学习同时保护眼睛,并分享自己的 “偏方”:用温绿茶水洗睛对视力有帮助。


刘伯明也分享了自己作为航天员的坚持不懈的故事,他寄语青少年学生们,要为国家航空强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还分享自己的经验为有志于投身航空队伍的青少年提供借鉴方法。



杨伊琳藉分享鼓励同学坚持努力


杨伊琳则分享了她的体育生涯,指出每位运动员多年来忍着伤痛,坚持训练,付出了许多努力,无论能否得到冠军奖牌,他们都值得大家尊重。在赛场上,真正的对手不是别的运动员,而是自己。比赛如同考试,选手不必考虑对手太多,而应专心解题,完成好每一个动作。每位运动员虽然都有强烈的夺冠意识,但是大家都会时刻提醒自己:奖牌可以不赢,品格不可以输,不为成绩不择手段,体现大国风度。对于克服紧张的问题,她还给同学们几点小窍门,在考试或比赛前深呼吸,闭上眼睛过一遍动作或知识,摒除一切杂念。杨伊琳续称,希望透过这次自己和队友们的分享,能鼓励同学,让同学知道坚持努力的意义,就是对他们进校园最大的鼓舞。



*文章和图片来源:大公报



内容转载自金利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