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aRose罗拉玫瑰,我与贝老“二三事”

来源:LolaRose罗拉玫瑰
LolaRose罗拉玫瑰

※本文为我院检察人员原创随笔,不代表我院立场


作者 |定义域

编辑 |navy



惊闻贝聿铭先生逝世,不胜遗憾痛惜。回想前段时间巴黎圣母院大火,举世哀叹文明之殇;今日贝老先生离世,于我来说沉痛更甚。建筑可以修缮,斯人去难再返。因此,不仅世界建筑界从此陨落了一位大师,人类文明史也是终结了一段华章。


贝聿铭



华章初落,世人怀缅。回想我与贝聿铭先生,其实也有一段缘。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六七好友在课间突然谈论起谁的名字更好听,更有寓意。小伙伴们唇枪舌剑、口吐莲花、旁求博考、引经据典,从诗词经赋追溯到盘古开天,那水平绝对不亚于今天的“诗词大会”,似乎每个人的名字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在纷飞的唾沫中显得格格不入,并不是我不想开口,只是我实在不知道“聿”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即便那时我们人手一本“红宝书”——新华字典,但我也没能在短短的一句“用在句首或句中,起顺承作用”中找到任何有效信息。


适逢家中喜添电脑,带着对互联网的天真好奇,晚上回到家中,我默默打开了浏览器,搜索了“聿”这个字。不知是因为那时的某度还没有竞价排名,还是“聿”这个字确实太罕见,蹦出来的链接寥寥无几。我清晰地记得居于首位的是一篇关于贝聿铭先生的报道。没想到除了我那些被家父以家族长兄身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堂弟堂妹们,这世上居然还有人以“聿”做字,一种高山流水、相见恨晚之情涌上心头,我迫不及待地点开了链接。


在那篇文章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贝聿铭先生,知道了世界上许许多多有名的建筑都是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不禁赞叹。尤其是当我看到我那时正在拜读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至关重要的玻璃金字塔居然是出自这位华人建筑设计师之手,我更是敬佩万分。


贝聿铭作品——卢浮宫“金字塔”


自被贝聿铭先生圈粉后,我就爱上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我认为一个建筑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宇宙,一个神奇的领域。甚至我在初次为公众号投而绞尽脑汁想笔名时,也是从“聿”想到“贝聿铭”,到“建筑”,再到“领域”,最终想到这个数学概念“定义域”。说来惭愧,我一度在初中时把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作为自己的梦想!也许是光顾着做梦,而疏于落实,梦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早已走上的不同的人生道路。


现在,我已是宝安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员,从事着跟曾经的梦想完全无关的工作。每次在歌声中感叹,高中三年我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之时,我仍会想起那个建筑设计师的梦。这就真的毫无关系了吗?


贝聿铭


2017年,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一篇关于贝聿铭先生两位儿子的专访中找到了答案。文中写到“建筑不是时尚,今年流行这个,明年流行那个……创造伟大的经典,这才是一个建筑师的本质。”是的,伟大的建筑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每一起刑事案件也是;经典的建筑是永恒的,而公正的案件也是;建筑物再怎么追求设计感,最核心的要求仍是安全,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而在检察机关的工作中也要时时刻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无论是做建筑师还是做检察官,归根到底,都是做一名以平凡铸就不凡的工匠!


每每提及贝聿铭先生,世人无不惊叹于其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和超时代的设计理念。他的一生不仅仅是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更是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桥梁。


你一定不认识我,但我永远记得你。


聿怀永慕,铭诸心腑。





推荐阅读

举报有奖,快来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吧!

发现这16类涉黑涉恶行为请举报!

※网摘图片 | 涉及版权 | 联系我们 | 立即处理※

内容转载自LolaRose罗拉玫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