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色林,李秀娟:孩子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需用心去阅读和挖掘

来源:优色林
优色林


在中欧,有位颇为特别的女教授,曾经是穿着红舞鞋的舞者,步履轻盈曼妙;而今是顶尖商学院的知名管理学教授,桃李满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她所著的管理随笔集《柔性领导力》中,李秀娟教授用她感性的笔触回忆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以及她关于爱与教育的领悟。


配音源自中欧EMBA2014级校友杨蕾


李秀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米其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

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我是少有的育有三个儿子的女教授,所以常常会有人约我谈谈儿女经。大家都很好奇精英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老实说,我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公开谈孩子,因为我从不推崇他们成为精英,更不认为他们是典范和代表,我更愿意他们做平凡、快乐的自己。幸好先生和我是同一个理念,所以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产生争执。


“散养式”的教育


中国的精英群体向来注重精英教育。我曾经的同事杨国安教授曾谈到用自己研究出来的企业管理“杨三角理论”来教育孩子。他说,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是战略方向和组织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首先要认定目标,找对方向,要确保孩子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发展条件。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规划人生,知道到30岁时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作为父母,就得尽量做孩子天赋的侦探和教练,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在这样有规划的培养下,他的两个孩子都进了美国的名校,一个读医,一个毕业做了管理咨询顾问。


我的教育方式被归类为“散养式教育”。或许是自己小时候受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影响,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送他们到蒙台梭利幼儿园去发掘自己的天性和兴趣,让他们随自己的意愿和好奇心去学习。这样的学前教育使得他们的学习心智打下了一个健康的基础。


我是那种创造条件后就顺其自然发展的母亲,希望他们能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平衡发展。除了德育和智育,他们还会选一项体育和一项美育,平时还要自己劳动打理好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成长总是磕磕绊绊,学习也是三天热两天冷,我就一直陪着兜,陪着转,常被他们弄得哭笑不得,晕头转向。



曾有人问:“你难道不担心、不着急,不和别的父母攀比吗?”我确实纠结过,不过后来学会了逃避。我从不参加家长会之类的活动,也不和别的家长交换意见和心得,因为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老师见我时老提醒我要检查孩子有没有做作业,要多督促孩子做功课,我跟老师说这不是家长的责任,是孩子的责任。家长责任心太高,反倒阻碍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男孩子特别调皮,非常考验我的耐性,唯一让我坚持自己“散养”理念的是我一直觉得他们特别阳光,不压抑,不扭曲,不纠结,不亢不卑。至于功课,中上等就行了。所以我们家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从来不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


老人家都说要等孩子自己开窍,原来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真的发现孩子会有自己开窍的那一天。等他自己开了窍,掌握了自己的方向盘,一切就少操心了,他会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来。几岁呢?大概十五岁吧,小儿子似乎更晚一些。


这么多年下来,我领悟到,只要给予充分的阳光和养分,充分的宽容和空间,充分的信任和欢笑,充分的沟通和关怀,这颗种子就一定能萌芽并茁壮成长,是花就是花,是树就是树。


三个孩子三个样

1+1=?


我们家三个儿子,三个人,三个样。老大中学毕业后到美国念医学工程,每年暑假都会到上海实习,曾在一家医药研发公司做癌细胞药物检测,每天要为小白鼠抽血打针,刚来时公司的同事都称他小帅哥,后来都称他抽血王——抽小白鼠的血是又快又准。原来,每开发一种药物真是需要牺牲数以万计的小白鼠。他在学校做教授的研究助理,也是解决问题的高手,逻辑分析能力强,在他的世界里,从来都是1+1=2。


他曾到辉瑞公司市场部实习,希望能了解研发与市场部之间的流程和互动。刚好公司推出新产品,他便参与了新产品上市的内部及外部推广。小伙子第一次见到那样激烈的开会场景,大家视角不一样,立场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争论不休,没有绝对的对错。他这才知道原来客户是用钱砸出来的,一个市场计划需要耗费几千万元,视觉、味觉、触觉、听觉,都必须投其所好,这个学医学工程的男生,开始了解品牌价值不是1+1=2算出来的。


老二可乐坏了,哥哥终于承认许多事情不是方程式和逻辑能解决的。他在初中一年级就和弟弟到上海中学的国际部读书。这个左撇子,从小就爱和哥哥争辩,1+1=11是他的逻辑,确切地说应该是他想象中的答案。



他比手画脚,能言善辩,为的就是要说服你答案可以不止一个。碰到他钻牛角尖时和你争辩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时,你会举双手双脚投降。他说科学是找到答案的领域,还没找到答案的领域叫哲学。


我们家老三呢,看着两个哥哥,从来不加入争辩,靠萌,1+1=7吗?他头一歪就猜。你瞪大眼睛看他,他就把头歪向另一边,难道是8?一副天真无辜的表情,是非对错有那么重要吗?他从不和哥哥们争辩,没原则就是最好的原则,永远是最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他会因为在回家路上,一个老乞丐带着个小孩向他讨钱可身上没钱给而闷闷不乐,回家后还会担心刚才那个小孩吃不上饭。两个哥哥也从不欺负他,还老会帮他力挽狂澜。他在学校和奖项永远无缘,但人缘却超好。对哥哥们的好成绩,他会真心赞美:Wow, good for you. I am not academically inclined.(哇,你好棒!但我对读书没啥天赋)态度还真不亢不卑。


有一天,他给我看了网络上的一段话:“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会成为你的同事;考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作弊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为你的老板;中途退学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也许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我看完哈哈大笑,给他一个最大的拥抱。


孩子不是用社会的标准去打造的,而是得用心去阅读和挖掘。他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爱才是最根本的教育


孩子长大后,因为工作和求学的原因,我们一家五口人在不同国家的四个城市生活,只有寒暑假可以相聚在一起。每年,我们会找大家相对空闲的时间,要么齐齐飞到美国加州或澳洲墨尔本,要么在上海或者日本小聚。


好久没见,一旦聚在一起,好像从没分离过,相互调侃,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


享受美食是我们在一起美好的时光。小时候,大家晚餐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晚饭后我们流行轮流说笑话,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孩子们为了博大家一笑,都拼命上网看看有什么好笑的笑话。所以吃饭的时间总是欢声笑语不断,到现在这个家庭习惯依旧保持。


咖啡馆阅读也是我们在一起美好的时光。小时候,工作再忙的时候,每周末下午都是Family Time(家庭时光)。我们会带上自己喜爱的书籍,到附近的星巴克坐上整个下午。孩子们各看各的书,时而分享一下对书的看法,而我则会带上笔记本电脑为教学和科研准备材料。到现在我们还是喜欢到咖啡馆坐坐的家庭时光。



“马拉松电影时间”也是我们家每年的家庭娱乐项目。家里有个小电视房,拉下窗帘就是黑房,捧上一大份爆米花,啤酒红酒,一口气连看几部不同品类的电影,看完互相吐槽,到现在还每年举办家庭电影节,还加上了家庭演唱会。


周末或假日的早晨,全家一起相约徒步。旅游时更是从一处风景穿过大街小巷去寻找下一个目的地,一路上不少乐趣。所以每年儿子送给我的圣诞礼物都是一双崭新的运动鞋。


有一年因为参加了一个家族企业研讨会,回来后很好奇地对孩子们做了一个调研,分别问了他们:你怎么形容你的家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我们家很快乐且有乐趣。”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说:“我们的父母从不严厉,但我们反而会自己要求自己。”


更让我欣慰的是,当我问他们觉得我们家里哪些价值观是重要的时,三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回答都很类似,连排序也一样:第一,要诚信;第二,家是很重要的;第三,要有担当并且自食其力。当他们不约而同地这样总结时,我真的感到无比欣慰。


现在看到他们在各自领域展翅翱翔,我真的为他们骄傲。每每他们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丑事和调皮,那是充满乐趣和回忆的童年。


这么些年一路走来,作为一位母亲,我真切地体会到这份来自家庭“爱的教育”才是一个人最根本的本质教育。


点击视频,开启精彩

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本文选编自李秀娟教授的管理随笔集《柔性领导力》,部分内容为补充采访。

编辑| 梁赛楠


本期声音大使简介

杨蕾

中欧EMBA 2014

资深电视传媒人和主持人

杨蕾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知名主持人,曾主持《东视今夜播报》《东视财经》等多档新闻、财经、娱乐及访谈类节目。此外,杨蕾还是报纸专栏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前段时间,我们推出了首份微信读者调查,第一次深度聆听来自你们的声音,很快超过500位热心读者发来了反馈。你们用心的作答和诚恳的建议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不论吐槽或是点赞,都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成为我们继续追求卓越的动力。


我们特别挑选了100位认真作答的朋友,本周为每人送出了一份中欧的小礼品,略表谢意。


虽然调查已经截止,但我们聆听宝贵建议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大家随时留言。未来,中欧将持续打造精品内容,为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商业知识和资讯,也希望您能够一如既往地予以支持,在将来的路上继续与超过26万的读者朋友们结伴同行。


小欧团队


【推荐阅读】

3个儿子的母亲,50岁走戈壁,桃李满商界,她是如何活出这丰硕的人生……

更多人气阅读

内容转载自优色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