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电器,如果生活有魔法,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

来源:老板电器
老板电器

在《旺达与幻视》中,旺达凭借超能力打造出了一整个小镇,不会做饭的她还在家里搭了一个全自动烹饪的厨房,想要做出一桌丰盛的晚餐来款待幻视的上司,虽然过程有点坎坷,但未来感被拉满了;在《哈利波特》里,韦斯莱夫人挥挥魔杖就能让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自己动起来,切洋葱、加调料、搅拌汤,一片井井有条,让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暖的哈利看了都想落泪。


GIF丨giphy.com


魔法好像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棘手的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它到底是怎么做到与人心意相通的?


魔法是可以解释的吗?


魔法世界被普遍认为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的“老法师”们却有着非常详细的研究。上个世纪就有魔法研究者在文章中解释魔法生效过程的几种“模型”——基于灵体模型的召唤术,可以跟召唤物当面沟通,替自己做事;而在运用超能力的能量模型中,法师们相信超能力只是某种可以被人随意调动的力量,因此魔法就显得有了与人沟通的意识[1]。不过,在一切都应该用科学来解释的今天,这些魔法理论显得十分荒诞,但另一边对于人脑的研究却有了长足的进展。


GIF丨giphy.com


人脑可以被看作是承载着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但当前人们的认知还只限于人脑对自身的影响。其中,科学家将能实现说话、运动、想象等各种功能的大脑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随着人脑对信息的陌生到熟悉,通过神经元连接的人脑模块之间会进行许多交流,从而让人快速了解信息的本质并掌握规律[2]。接着,在各种碎片化信息的基础上,和想象有关的大脑网络可能会被激活,然后脑中负责不同分工的许多脑区还会参与想象过程,而这就是人脑进行创意输出的大概过程。


GIF丨giphy.com


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像“尤里”一样控制其他物体,但能不能让机器像人脑一样,学着思考、动作,为人所用呢?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人造一颗“大脑”,其核心之一就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模仿人脑的思维过程,不断收集、加工、学习数据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对未来无法观测的数据进行预测,自行采取行动。这听起来,跟直通心意的魔法没什么两样了!


GIF丨giphy.com


回到开头的场景中,无论是虚构的魔法世界,还是凌驾于现实的科幻世界,厨房都是超能力者们甘愿低头施法的战场。这或许也是因为,厨房本来应该是最贴近生活味道和温度的地方,但人们从职场卸甲归来,却还要与食材搭配斗智斗勇,想想就觉得累。即使有了各种详细的经典菜谱、做菜App,真的上手时却很难做出想象中的美味,“少许盐”“中火炖”“翻炒至焦黄”这种词,也太难get了吧!


既然机器可以学着思考,沿着这个思路,或许可以突破性地给厨房带来一些改变。


为什么总是差一点?


其实,厨房的改变一直在发生。


上世纪70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土灶打底、油烟满屋的中式厨房第一次迎来了电气化革命,以老板电器为代表的厨电企业创造了中国第一代油烟机,让做饭环境更健康。而从2010年到2022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厨电企业老板电器通过硬件、软件、智造、生态四个维度,烟灶蒸洗为起点打造“中国新厨房,老板4件套”的新烹饪解决方案,引领了中国现代厨房的第二次烹饪变革。


2022年进入了元宇宙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在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埋点收集大量数据然后训练机器,让机器学会自动判断并采取行动的方法已经逐渐普及。比如在气候监测领域,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信息是难点,而只有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可以将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价值最大化;同样,在今天你自拍录视频的时候,定制化的虚拟形象成为社交的“基本操作”,而手机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度学习就成为了人工智能的重要延展领域。


想象中的魔法世界似乎已经开始逐渐靠近现实。可是为什么却迟迟不能实现AI数字驱动的厨房呢?


因为烹饪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主观感情因素了。除了技术本身 ,烹饪更加考究“千人千面”——同样一道菜,因为烹饪者的口味、地域偏好,以及过程中配料和火候的点滴不同,就能产生巨大的口感差异,导致AI厨房的产物经常笼罩着一股迷之“工业感”和“塑料感”。这并不是众口难调的苛刻,而是当前的数字化智能技术过于关注技术本身,却忽视了应该如何让人在烹饪面前展示出别具一格的创造力与温度。


千篇一律的工业美食丨giphy.com


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老板电器,同样也开始重新思考数字化应该如何与传统烹饪方式高效兼容,并通过结合硬件与算法来分析、学习用户烹饪数据,开启一个让“魔法”驱动的数字烹饪时代。


AI数字厨房如何更懂人间烟火气?


美食家蔡澜曾经说过:吃得好一点就是人生的意义。这里的“好”,在过去可能是指味道合乎心意,但别忘了,下厨烹饪天然携带着社交属性,就像是绘画和音乐,烹饪也有着还原、记录、创作以及分享的完整过程,因此让人享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就成为了更“好”的追求。当烹饪顺利成为亲情和友情的纽带,整个家也就更具烟火气了。


沿着这个思路,老板电器在昨天的新品发布会首次推出了ROKI数字厨电新品牌,以及AI烹饪助理ROKI先生、超薄全自动油烟机、自动巡航智能灶、明火自动翻炒锅,全自动蒸烤炸一体机、自动洗净洗碗机6大硬件,和一个核心软件——ROKI先生。在中枢大脑ROKI先生的指挥下,彼此协作,共同改变人们的烹饪生活方式。ROKI先生,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私人厨房助手,韦斯莱夫人的厨房啥样,ROKI先生只能比它更厉害。



想要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智慧厨房,实际落地必须依靠复杂的技术能力支撑。这里不得不提到“AI智能烹饪曲线”,它是ROKI数字厨电产品的核心关键点,主要包含大数据算法、IoT、AI识别等领先技术。



大数据是通过厨房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在云端形成的烹饪场景知识图谱,为AI智能烹饪曲线注入了海量、按场景划分的学习和训练数据。


如果你是一个厨房新手,刚走进厨房可能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更别说是运用“煎炸煮炒”等18般武艺了。但ROKI先生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内置了4000多道数字菜谱供参考。通过配套的传感器设备不断收集数据,然后用智能算法来优化菜品创作,将创作的菜品进行数字化记录生成数字菜谱,形成你专属的一朵无尽庞大的数字菜谱云,美味的创作门槛大大降低。而且ROKI还支持将数字菜谱在社交平台分享和下载,时刻准备跟朋友家人们来一场技能比拼,从配料到火候都能有条不紊,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了。


IoT(物联网)是厨房设备的“五官”,它让所有设备实现互联,技术系统对厨房各种状态不再一无所知,而是实时感知


AI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让厨房设备能够识别用户的语音、动作,判断意图,从而替代用户去主动判断、决策。



在实际烹饪过程中,ROKI数字菜谱可以自动读取菜谱制作步骤与标准,通过ROKI APP链接自动巡航智能灶和明火自动翻炒锅,就能轻松获得一道美味。


智能硬件和软件配合下的明火自动翻炒锅是厨房物联网的关键节点。中国厨房的烟火气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明火,无论是大火的爆炒亦或小火的煨炖,熊熊火焰可以带来电加热无法比拟的美味和锅气,火候作为中式烹饪的核心点,只要掌握了火,就掌握了中式烹饪的精髓。


人类在百万年前第一次学会用火,而老板电器在今天做到了智能控制明火,可以说是第四次信息革命中,数字化带来的文明再次飞跃。在烹饪时,明火自动翻炒锅可以全方位收集菜品的实时温度,然后上传到云端,跟你习惯的口味和大师调味之间平衡,再反馈回设备上把控温度。



而烹饪过程中的油烟和饭后洗碗,ROKI先生也都可以让超薄全自动油烟机和自动洗净洗碗机等硬件设备来识别程序和指令,并自动完成工作,“Hi,ROKI”的一声唤醒,解决了厨房里的繁琐与复杂


可以说,老板电器抓住烹饪中的时间和温度作为标准,再通过背后的物联网、AI和云计算主力,共同组合搭建出了一个厨房数字化平台,完美实现了数据、设备联动。


当数字化和智能化更加深刻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手中接入万物互联的世界窗口,也开启了第四次信息革命;新能源电动车则让出行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全球能源结构与可持续未来出现了全新的转折点。而今天老板数字厨电的发布,则是从烹饪的根本难点出发,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烹饪方式,甚至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除了技术本身,体察人心也应该是各种数字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能围绕着创作、记录、分享和还原这几个关键点,用数字化技术来加强趣味性和享受感,将烹饪置于“创作”的地位,跟绘画、音乐一样,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而不是生活的负担。这也正是老板电器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更能体察人心的ROKI先生,让你不仅能井然有序地驾驭烹饪,还可以拥有厨房烹饪美味的参与感,保留了厨房人间烟火气的温度。



厨房的雏形是原始人围坐一团的篝火,毕竟在那个采猎围猎的时代,温暖的、可以烹饪食物的篝火承载了最原始的社会文化——生存与分享,而厨房也注定成为家庭氏族的中心,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中国人心中,可以跟亲人朋友下厨烹饪的地方就是家。


几十年来对中国家庭的洞察,使老板电器不断引领烹饪变革,而ROKI数字厨电的诞生,则将所有创新的起点和原点进都锚定在解决烹饪这件事情上,通过降低烹饪门槛,激发烹饪创造力,通过烹饪向家人表达情感和心意,促进家庭和谐和幸福,进而治愈了整个社会的情绪。这一切,便是烹饪的普世价值。当生活应有的温度被毫无难度地最大化,那个想象中的未来或许就已经到来了。


参考文献

[1]https://technomancy101.com/faq/

[2] Bassett, D. S., Yang, M., Wymbs, N. F., & Grafton, S. T. (2015). Learning-induced autonomy of sensorimotor systems. Nature neuroscience, 18(5), 744-751.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出品—

内容转载自老板电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