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索尼,破而后立 - 索尼 WH-1000XM5 上手谈

来源:sony索尼
sony索尼


从 2017 年第一代 MDR-1000X 横空出世,到 2021 年,索尼通过统一设计架构下的连续迭代,陆续推出了 WH-1000XM2、XM3、XM4 四代改款,通过 4 年的耕耘,索尼的 1000X 系列旗舰降噪耳机产品,凭借着出色的降噪、不俗的音质,已然在这一细分市场积累了不少用户群体与好口碑,富有辨识度的造型与黑色、米色的标志性配色使其在公共场合中相当引人注意。不过随着发展,索尼与用户对头戴式降噪耳机都有了新的理解与需求,现行结构的再优化,或许不如推倒重来,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破而后立。对我来说,WH-1000XM5 就是这样一款让人耳目一新并全面进化的产品。




亮点梳

·双倍于上一代的 8 个麦克风,单边 3 个外置麦克风,1 个内返麦克风,用于精准降噪。
·V1+QN1 双处理器带来更强的算力,充分增强降噪能力。
·利用 Walkman 金砖播放器设计理念,重耕音频电路设计,采用新研发驱动单元,以及利用含金优质无铅焊料,实现更高层级的音质表现。
·全新极简设计语言,全新工艺架构,充分考虑佩戴与操作感受。
·4 个波束成形麦克风与 AI 语音分离技术带来行业领先的通话质量。

·自动降噪、自适应声音控制带来无缝无感的静谧体验。



外形设


索尼 WH-1000XM5 是 1000X 系列中第一款不支持转轴折叠的耳机,头梁来得更细,皮质包裹的长度也增加了将近 2/3,在 WH-1000XM4 上你可以看到头梁只有顶部一段有皮质包裹,而在 WH-1000XM5 基本覆盖了整根头梁。梁的宽度也进一步变细变窄,因此看起来更加圆润,拿起来也会觉得更有质感。尼在 WH-1000XM5 上采用了无极滑块调节,因此在调节头梁长度的时候不再会有咔咔咔的声音。同时头梁两端与耳机单元连接的部分由上一代的两点外侧连接变成了单柱两点内侧连接,内部加了静音衬垫,当你在调整单元的时候,会觉得更静音更牢固。WH-1000XM5 耳机整体升级思路与 WH-1000XM4 完全不同, WH-1000XM4 通过金属材质、关键部位的金属点缀来突出产品的降噪能力,WH-1000XM5 则来得更为低调沉稳,金属 logo 改成了暗金色印刷,麦克风也只是用棕色的内衬,整体线条更简约,一体性也更强。至于佩戴,WH-1000XM4 和 1000XM5 的耳罩部分都很服帖,WH-1000XM5 的耳罩皮革摩擦力更强,头的密闭性则要来得更好一些,佩戴传感器由光学传感器升级成为了静电传感器,尺寸小到可以藏在单元网罩中而不外露。不能转轴折叠对不少朋友来说可能会对收纳产生一些疑问,不过我这边也做了对比,索尼其实在收纳盒上也做了改进,WH-1000XM5 的收纳盒在你取出耳机之后是可以折叠存放的,这相比 WH-1000XM4 的收纳盒,折叠后最多可以降低一半的厚度,反而更容易塞进高铁、飞机座位的网兜里。同时 WH-1000XM5 的收纳盒里配件也是通过一个磁吸盖保护起来,当你拉开拉链的时候,配件不会轻易就掉出来。

降噪能力

WH-1000XM4 的降噪能力已经到了非常优秀的程度,就算是现在来讲也是最好的降噪耳机之一,WH-1000XM5 作为重新出发设计的降噪耳机,势必需要在此方面获得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1、麦克风数量翻倍,2、双处理器协同处理。首先聊聊麦克风数量翻倍,索尼在 WH-1000XM5 上使用了 8 个麦克风,其中单边 4 个。这 4 个麦克风不都在外面,其中 3 个在耳罩外壳边缘,呈正三角形分布,均匀地拾取到不同方位过来的噪音,还有 1 个被索尼放在了耳罩的内侧,它用来听外面 3 个麦克风兄弟采集到的噪音有没有漏掉未处理的,然后传回处理器,针对漏掉的噪音再次降噪。这样带来的降噪效果就是可以针对周围人说话的声音带来更好的降噪效果,实现最终的构想 - 静谧。麦克风数量翻倍后,带来的数据量处理也会翻倍,因此这就使索尼引入了双处理器来协同工作。V1 集成处理器和 QN1 高品质 HD 降噪处理器有着明确分工,V1 处理器用来收集麦克风的噪音数据,QN1 负责降噪。具体来讲就是 V1 是总管,统筹整合噪音信号,将其交给 QN1 降噪处理器去生成降噪声波,接下来,降噪声波在单元发声时,内侧的麦克风会检查降噪效果,收集还未完全消除的外部噪音,再回传给 V1 处理器和 QN1 降噪处理器进行降噪声波生成,实现再次降噪。了原理,还得看疗效。WH-1000XM5 本身耳罩厚度就有降低,不过密闭性依旧很好前文有提过,因此在开启降噪后,即使不播放音乐,也基本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好像进入到了一个自我的平行空间中,相比 WH-1000XM4,隔壁桌的高弹阔论在 WH-1000XM5 的降噪下离你更远了,当然也包括同事的喧嚣,室友的电话煲。其实类似于人声这样随机的声音,一般降噪耳机都不会有太好的消除效果,但是 WH-1000XM5 在这一点上的确获得了一些进步。在地铁公交的使用场景,针对规则的低频噪音,WH-1000XM4 本身就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WH-1000XM5 的降噪也有了更多进步,因为麦克风数量的增多,收音清晰度有了很大提升,因此降噪的精确度也更明显,我认为在 WH-1000XM5 上,因为有了更保真的噪音收集,从而生成了更准确的降噪声波,所以达到更高保真度的降噪效果。在降噪功能激活方面,前代产品需要做的手动降噪优化功能升级成为智能降噪优化技术,在每次开机佩戴耳机后,耳机就会检测你是否佩戴了眼镜,自动进行降噪优化。WH-1000XM5 的抗风噪能力也有了增强,前代产品在遇到风吹入外部麦克风而导致降噪性能和通话音质劣化的情况在新品的身上得到改进,当遇到风时耳机内部的降噪效果依旧能正常工作,这也是进步比较明显的一点。
能力得益于更多的麦克风,WH-1000XM5高质量收音也让环境音变得更清晰,这个对比与 WH-1000XM4 的差非常大,当你需要利用环境音模式和人交流的时候,戴着 WH-1000XM5 听别人说话非常清晰透明,十分接近真实环境音,而 WH-1000XM4 则会有捂着耳朵的感觉,还有一些电子模拟的味道。我十分推荐看文章的你去测试这一功能,这算是 WH-1000XM5 多麦克风系统强大能力的一个重要印证。一代出现的智能免摘技术在 WH-1000XM5 依旧保留,当你在开口说话时,耳机自动从降噪模式切换到环境音模式下,不用摘下耳机就可以和旁人交谈。

音进阶作为耳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驱动单元是一款耳机声音好不好听的直接反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降噪水平,作为重新研发的产品,WH-1000XM5 自然也有机会使用新研发的驱动单元在声音表现方面迎来突破。为了避免我自己先入为主的主观偏好,我请一直使用 WH-1000XM4 的朋友在不了解新品单元的情况下盲测 WH-1000XM5,这是他给我的反馈:中频和高频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加强,听八只眼的音乐,男声部分有一段中音在 WH-1000XM4 上很微弱,但是在新耳机上就特别清晰,感觉整体声场更广一些,另外听歌的时候粉噪也小得多,声底特别干净。
至于我自己对比后的看法,也是差不多,首先这两者在绝对音质方面的对比,WH-1000XM5 小胜,但这不代表 WH-1000XM4 是差。我认为索尼在这两款产品上采用了不同的声音走向,WH-1000XM4 的风格化更浓郁,切换两者对比,你会觉得 WH-1000XM4 调音偏暖,有电子化的味道,而 WH-1000XM5 则让你觉得更自然、还原度更高。不过 WH-1000XM5 的低频是增强蛮多的,WH-1000XM4 在 EQ 默认关闭的情况下,低频量感可能只有 WH-1000XM5 的 7 成左右,如果你不太喜欢太强的低频,可以在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中对 clear bass 进行调整。这一代让我感觉到比较喜的是声音表现更均衡,本来我对驱动单元变小后的音质持怀疑态度,但听完之后发现是我多虑了,索尼新开发的碳纤维圆顶+聚氨酯边缘的复合材质驱动单元无疑针对不同频段的声音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柔软的聚氨酯边缘振膜着力强化了低频的表现力,而圆顶的碳纤维材质富有更高的刚性,带来更好的中高频细节。同时索尼也复用了一些在 WALKMAN 金砖二代播放器上的音频电路设计,并且采用了含金无铅焊锡以及镀铜高音质电阻,用来增强信号传递时的性能让三频衔接更自然,实现更有延展性和通透感的清晰音质。以上是 WH-1000XM5 在耳机内部技术方面的革新,在连接性方面,WH-1000XM5 这次依旧拥有 Hi-Res Audio Wireless 无线认证,支持 LDAC 高解析度音频传输,同时也为下一代的 LE Audio 做好升级准备,未来升级支持后,将带来更低的声音延迟,从而保证无线蓝牙音频模式下手游的音画同步表现。针对无线音频的优化,索尼带来的依旧是 DSEE Extreme 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和 WH-1000XM4 相同,360 空间音频技术也依旧支持,这两项功能之前已经详细介绍过,此处略过。



通话音质

不知各位有无注意到,针对目前越来越频繁的远程会议、网课需求,索尼在最近推出的无线耳机中无一不着重强调通话质量,从 WF-1000XM4 引入骨传导+麦克风,到 LinkBuds 引入 DNN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分离人声,都是为了让用户在通话中获得更清晰的声音表现。WH-1000XM5相比 WH-1000XM4 在通话音质上有了长足进步,从双麦克风波束成形升级到 4 麦克风波束成形阵列+DNN 深度神经网络语音分离技术。这方面的对比,请各位听如下录音效果,WH-1000XM5 可以把户外车水马龙的声音消除到完全听不见。

在续航方面,WH-1000XM5 支持最长 30 小时的降噪开启连续播放续航,这一代也开始支持 PD 快充,实现 10 分钟充电获得 5 小时播放时间;目前索尼 WH-1000XM5 上也实现 AAC/SBC 传输模式下的多点连接,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设备,来电时做到自动切换到对应设备接听。不过因为系统生态的区别,在中国大陆使用时相比 AirPods 产品搭配 iOS/Mac 使用,体验上还是有差距就是了。

这一代还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改进是耳机交互的声音提醒,开机就是简单的一声提示,没有了过去的“滴-开机-蓝牙连接”这一连串的语音播报,而当你使用耳罩外壳上的触摸面操作时,反馈也变得更迅速简洁,进一步提升了操作效率。索尼在最近的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中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 WHC 安全音量提醒功能,它会记忆音乐播放时的声压和响度,从听力保护角度出发,向用户发出提示,避免长时间以过高音量聆听使得损伤听力的风险升高,这一功能与环保包装算是对这一产品整体锦上添花的功能。你可以从这些细节上感受到索尼对用户健康的关心以及对环境保护理念的坚持。

总结

在眼花缭乱的数码产品世界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一炮打响的成功产品用小修小补的方式来完善每一代的体验,但是再好的设计、再怎么完善,对于消费者来说总会有看腻用腻的那一天。一款车型的大换代周期是 5-7 年,一部手机设计语言的换代周期是 3-4 年,而 WH-1000XM5 ,对于索尼来讲,无疑算是 1000X 系列的第一次大换代,如果没猜错的话,从 WH-1000XM5 开始到下一次设计大换代或许也要等待 4 年。推翻原来的设计思路和产品结构不是一件易事,若只是不动架构完善上一代的短板,你要做的只是修改,若是破陈出新,就需要你站在前一代的基准上去做突破。WH-1000XM4 对我而言目前依旧相当完善的的旗舰降噪耳机产品,在综合方面,我为它打 90分,全新设计的 WH-1000XM5 在我这可以给到 98 分,虽然总体上只有 8 分的进步,但已经非常可观,扣掉了 2 分我认为是多点连接功能的原地踏步和 NFC 功能的取消。当然,我的看法也只能代表我的体验,WH-1000XM5 于我,代表了索尼破而后立的研发精神,这在当今同质化吃老本的躺平时代,已属难得,有比前作更好的体验,更值得肯定。


以上,Zack





内容转载自sony索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