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伯丁,冷锋有话说:电动车涨价潮看似凶猛,其实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来源:斯伯丁
斯伯丁

阅读全文




大概需要

1406个字

5分钟


从2020年起,电动车产业可谓跌宕起伏。从价格战最惨烈的一年,到疫情的重压,再到此起彼伏的涨价潮,行业度过了历史上少见的艰难时期,绝大多数企业背负重压前行。

进入三月以来,电动车配件、整车涨价函纷至沓来,再一次呈现普涨局面,很多品牌不是在执行涨价的路上,就是在预告涨价的谋划中。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不得不涨”,毕竟电动车市场处于红海竞争,涨价意味着竞争优势的削弱,影响市场份额。
而更难过的是一些经销商,面对上游涨价,即使终端利润被层层压缩,仍然得硬着头皮低价销售。
简单粗暴的涨价势必影响销量,而面对无法消化的成本压力,不涨价意味着亏损,甚至资金链断裂。
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涨价=“被它杀”,不涨价=“被自杀”。
电动车行业的出路在哪?


1

涨价并非长久之计,提质升级是唯一出路

从目前来看,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承压是企业涨价的共同原因,但化解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不能仅仅依靠涨价措施。
必须在涨价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做好服务,这样适当提价后也能够保有市场竞争力。
例如爱玛推出的金标锂电“5年保”,绿源“核心部件保6年”、新日汽车级锂电“保5年用10年”、台铃发布“双倍质保”等等措施,都是从产品、服务创新的角度,来提升定价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需求端暂时受到疫情影响,但消费升级、绿色消费、高品质消费仍然是未来的大趋势。
涨价可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但遭遇诸多挑战的电动车市场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提质升级,企业才能真正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2

低端产品市场压力巨大,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率先暴露

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企业在选择不得不涨价的同时,也希望保住市场占有率,提价幅度普遍小于成本涨幅,一些低端产品面临不小的市场压力。

与其他车型相比,低端车型利润空间有限,当成本大幅上涨之后,其利润必然会受到挤压,因此以生产低端车型为主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会率先暴露出来。


此次涨价潮正加速市场分化,一些依靠品牌、技术掌握定价权的企业,其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到终端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而缺乏技术和品牌的低端车企,只会陷入到价格战里,沦为最终被淘汰的命运。

3

告别以价换量,行业竞争逻辑已经改变

长期以来,电动车市场处在价格低位竞争的阶段,对于整个产业创新升级、迭代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都非常不利,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自去年涨价潮开启之后,倒逼电动车企业告别以价换量的传统打法,更注重产品的创新迭代,因为价值有所提升的涨价,才更能被消费者接受,也只有具备唯一性、差异性的产品,才能真正无惧成本压力,掌握定价权。
从围绕百公里续航的持续竞争,到核心部件质保期的不断延长,还有围绕生产体系、管理体系、销售体系等的数字化升级,都可以看到行业近年来的竞争战场已经转移到品质战、服务战、价值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涨价潮其实是一头“披着狼皮的羊”,看似凶猛,其实内含善意。
一方面,遏制了价格战,促进行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倒逼产业端升级,因为只有当“物有所值”,价格与产品性能互相匹配时,品牌才能继续长青,消费者才能继续长情。
如今,中国基本实现了电动车家家普及,从有到好,国内现有的主要是电动车换置和升级需求,让“涨价”与“技术升级”互相协同,让创新升级的速度跟得上消费升级的速度,以及新生代的核心需求,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推荐阅读





内容转载自斯伯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